去年
(2009)十一月的某天,搭上台北的捷運,才坐下博愛座,剛巧旁邊已坐了兩位小朋友。其中一位
(辜且稱他為
A君)戴著眼鏡,以他大約的年紀,體格算是蠻魁大的,更可說是位過重者;另一位
(稱他為
B君)並沒戴眼鏡,個子比
A君小了半個頭,而且體重也較適中,不胖也不瘦。
兩位一直在談些學校裏一些有趣的瑣碎事,有說有笑的,雖然聲音大了些,但還不到擾人的程度。他們兩者間的肢體語言大不相同:
A君占了三分之二的交談,聲音大丶頭動丶身晃丶手更是比來比去的,哈!很可惜的,他似乎什麼都愛動,但唯一動得少的卻是他的雙眼;
B君則與他大不相同,講的少,動的也少,但他的眼睛反而不時的怡動。
捷運車行過了另一站,已注意他們舉止與談笑約有四五分鐘之久,也觀察了他們的用眼習慣,心想或許能給予些機會教育,主動的跟他們搭訕:
「小朋友,你們是國中生嗎?」
A君「才不呢!我們是小六的。」
「哇!只是小六?你們的個子比我想像中的國小學生還大很多耶!」
B君「真的,我們只是小六而已!」
「你們都長得蠻健壯的」
故意向著
A君問到
「這麼健康的人,怎麼還要戴著眼鏡呢?」
A君「沒辦法!不然就看不到啊!」
「真的非戴眼鏡不可?哪你的同學怎麼就可以不必戴呢?」
A君「他很幸運!眼睛視力很好,當然就不必戴啊!」
「這跟幸不幸運有什麼關係?」
B君「我的眼睛真的很好,當然就不需要啊!」
A君「就是說嘛!我天生就是需戴眼鏡的!」
「誰告訴你天生就非要戴眼鏡不可?」
A君「醫師說的啊!我姊姊(還是哥哥?我已忘了!)戴的眼鏡比我的還更深呢,我們家每個人都戴眼鏡的!」
「你把頭稍微側開一下,讓我看看你戴的眼鏡?」
A君「要看什麼呢?」
「你暫時不要管,讓我看看就是!嗯!你的近視大約是
350度吧?」
A君「哇塞!你是神仙嗎?怎麼知道我的度數?」
學了他的口氣回他
「才不呢!我若是神仙就不會在這裡的!」
B君「你怎麼會那麼的厲害!」
A君「對啊!你怎麼會那麼的厲害!知道我的度數?」
其實這也沒什麼特殊的技能,兩年前開始猜測人家眼鏡的度數,誤差大約多在百度以內,偶而會錯誤多點,但兩年下來經驗的累積,只要側面觀看鏡片的紋線,猜準度數的誤差已很少多過
50度的!像這次猜的那麼的精準,也時常發生的,哈!真的沒什麼!只是項雕蟲小技罷了!
「我再問你們!你們都會喜愛玩電腦遊戲或電玩吧?」
B君「當然喜歡啊!」
A君「呵!呵!我比他還更喜歡玩耶!」
B君「他比我玩得還更兇丶更多呢!」
「雖然你們都喜歡玩,但我猜想你們喜愛的遊戲內容應該是不一樣的!」
A君「你怎麼會知道?」
B君「對啊!我們雖是好朋友,但我們愛玩的就是不一樣!」
向著
A君說到
「我猜你喜歡的遊戲是較固定型的,向著遊戲裏的目標『嘟!』『嘟!』『嘟!』的直打不停,只要能得高分,你就會心滿意足的丶很高興的!」
A君「呵!呵!呵!你說的很對!我就是喜歡那種的!」
又向著
B君說到
「你喜歡的就不一樣!裏面的目標一定是要動來動去,玩起來,你必需不停的追丶不停的動滑鼠或眼睛,這樣才會夠癮且較有趣!」
B君「沒有錯!我就較喜歡那種的,可是他就不喜歡啊!所以我們的電玩就比較不能玩在一起!」
A君「哇塞!你怎麼比神仙還厲害,連我們喜歡玩什麼都知道?」
「不要什麼神仙不神仙啦!我再問你,喜歡一直戴著眼鏡嗎?」
A君「才不呢!我恨死這副眼鏡的!」
「想要學習怎樣可以去掉這眼鏡嗎?我可以教你!」
A君「什麼?可以去掉眼鏡不戴它?你是醫師嗎?」
「哈!才不呢?視力若不好去看醫師,一般說來,他們只會跟你配眼鏡的。你聽過有什麼醫師能教你怎樣可以不要戴眼鏡嗎?」
A君「就是說嘛!當初我媽帶我去看了眼科醫師,就讓我配了一副眼鏡,現在這副眼鏡已是換過的,度數比以前的更深!」
這時,捷運車又抵達了另一站,看起來,他們也是跟我一樣必需下車了。心想,很可惜!沒機會能夠簡單的教他們一些基本正確的用眼觀念。
「你們也要下車了?」
B君「對啊!我們這站就要下車了!」
A君「不過我們還得轉接另外一線的捷運。」
「嗯!很好,顯然我們是同路,哪我們還有些時間,可以再多談一些話。」
接著的等車,及又同搭到下一站的時間裏,我們間的對話大約如下:
A君「你不是說要教我如何可以去掉眼鏡嗎?」
「沒錯!別急,我會的,不過先讓我再問些其它的問題!」
B君「哪要問我們什麼呢?」
「你們平常喜歡運動嗎?」
A君似乎是很勉強的回答「還好啦!不過沒有什麼特別喜歡的。」
B君「我蠻喜歡運動的!」
「雖然我不敢百分之百的確說,你們會喜歡那項特定的運動。不過我可以猜大概是那一類形的!」
A君「真的嗎?哪你說他喜歡什麼?」
有意思!
A君不問我對他自己的看法,反而推給他的友人。
「嗯!我猜想他可能比較不會喜歡足球丶籃球丶排球那一類的運動,棒球可能會喜歡,也可能不太熱衷,反而可能較喜歡打像乒乓球那一類的,因為那小小的乒乓球來回動來動去較頻繁,再說,它也較像他喜愛的電腦遊戲。」
A君「哇塞!你真的比神仙還厲害,他就是我們學校桌球校隊的啊!」
「是嘛?真的又被我說中了?」
B君「是啊!我還是隊長呢!」
接著,向
A君說
「這就是我要你學的,一段日子後,你的視力就會漸漸的改善。」
A君「學什麼?學打乒乓球嗎?」
「打不打乒乓球不是那麼的重要,重要的是眼睛必需不時的『怡動』!」
他做出稍微挪移身體的肢體動作,同時問我
A君「移動眼睛?」
「我想你是誤會我的意思,是心曠神怡的怡字,而不是移動的移。」
A君「怡動?沒聽說過耶!」
「當然你沒聽說過,因為那是我新創的名詞,說不定有天『怡動』會在台灣形成通用的名詞呢?」
A君「哇塞!你還會創造名詞?」
「沒什麼!我還成立了一個部落格。」
B君「部落格是幹什麼的?」
這時,我分別遞給他們每位一張小紙條,上面印著「賢哥健康站」的網址,
「部落格裏寫了百餘篇的文章,內容大多是在教人如何改善視力的。」
A君「我們可以看你的部落格嗎?」
「我想你們一時不會有興趣讀那些文章的,把網址的紙條留著,等你們年紀再大一些時,或許你們會想讀它們。當然最好傳給你們的家人,說不定他們會想讀!」
A君「嘿!嘿!我姊姊一定會想讀,她的近視很深丶很煩惱的!」
「記住,好好保留它,有天你們會謝謝我的!」
A君「可不可以告訴我,到底什麼是眼睛『怡動』嗎?」
「其實那是很簡單的,就是眼睛要不停的動,就像你的好朋友一樣!」
這時
A君的立即反應動作,一點也沒出乎我的意料。一般不論年幼丶年長丶或年老者,任何人第一次聽到我說『眼睛要不停的動』的反應,都會像這位
A君一樣。兩個眼球珠子在眼框裏,左右上下來回且快速的亂動一氣,以為那就是『眼睛要不停的動』。
難怪
B君才會以抗議的口氣「我才沒那樣的亂動!」
「對啊!你的同學並沒那樣的亂動啊!」
A君「哪你說,到底眼睛要怎麼動才是『怡動』?」
「也很簡單啊!只要眼睛不時的丶輕快的動,就可以了!」
或許他仍沒抓到重點,只抓住的『快』字,
A君「是這樣的動嗎?」,
哈!這次的反應只是眼珠子左右來回快速的動了幾下,並沒像第一次的反應,翻來覆去的亂動一氣。
「不是啦!你的朋友也沒那樣的動啊!」
A君「他是怎麼的動法?我怎麼都不知道?」
「以前你不瞭解要注意什麼?當然不會知道。你看起來蠻聰明的,從今開始,只要時常觀察你朋友的眼睛如何怡動,也開始使用那種的用眼習慣,視力自然會改善的。」
A君「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耶?」
「眼睛動的速度快慢不是重點,方式才重要!我沒看過他打乒乓球,也沒見過他玩電腦遊戲,但我可以猜想他是怎樣動眼睛的。我猜想,打乒乓球時,球飛到那裡,他的眼睛就跟到那裡,因為球來回飛的很快,他的眼睛也跟著動的很快。玩電腦遊戲時就不太一樣,螢幕的範圍較小,雖然眼睛也跟著遊戲裏的目標移動,但動作就沒那麼的快,動作的幅度也沒像乒乓球來的大。」
A君轉問他的友人「你真的那樣的動眼睛嗎?」
B君「我也不知道耶!」
「還有,你們在對談時,我也注意到,他的眼睛每一兩秒鐘或每兩三秒鐘就會輕輕的動一下,哈!這就是我所謂的怡動啦!要很自然的丶輕快的丶輕鬆的丶 心曠神怡的動眼睛,而不是像你剛才那般猛烈的亂動一氣!」
B君「我怎麼不知道自己是那樣的怡動眼睛?」
「因為那已是你下意識的用眼好習慣,只要繼續維持它,你就永遠不會需要戴上眼鏡的!」
B君「我視力好,真的就是因為我有用眼的好習慣?」
「對啊!所以要好好的保有它!」
A君急著問「哪我的眼睛是怎麼個動呢?」
「哈!這就是你的問題啦!視力不好的原因就在這裡啊!」
A君這時更是追問「我眼睛的動法跟他的有什麼不同呢?」
「還是沒聽懂我的意思,你在講話時,可以說全身都在動,講到興高釆烈時,幾乎接近比手畫腳的程度,或甚至可說是搖頭擺尾了,但是比較起來,眼睛卻是幾乎不動的!」
B君「呵!呵!呵!搖頭擺尾!」
A君抗議式的「才不呢!我才沒有搖頭擺尾!」
「當然沒有,那只不過是我誇張的形容!用意是強調你的眼睛相對下是不太動的!」
A君有點不服氣的「我眼睛有在動啊!」
「是有在動!但動的太少,十多秒鐘才動一次,大部分的時間,眼睛都愣著不知在看那裡?」
A君還是不服氣「可是我的眼睛有在動啊!」
「沒錯!可是每次眼睛的動作,幾乎都是硬梆梆的,不像你的朋友,他的眼睛動起來就很輕鬆丶很自然的,那就是怡動!」
A君顯然還是不太服氣「我怎麼都不知道我的眼睛是常常愣著看呢?」
「當然不會知道,你又看不到自己的眼睛。不過,那已無關緊要了,現在我已告訴你了,以後要多多注意,改過就好了。」
A君「那要多久,我才能不戴眼鏡?」
「很難說的!要看你學習改變習慣多認真才能定奪的。你們應該常相處在一起吧?」
B君「對啊!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一起的!」
「很好!有了一位現成的典範在身旁,只要好好學他,你就會很快改善視力的。」
這時,已到了他們要下車的車站,再三叮嚀他們不要丟掉給他們的網址紙條。離開時,這位
A君在短短不到二十分鐘的對話,到底是否學到了些有益的資訊,還是仍然一頭霧水,當然是不得而知。這小邂逗已是發生在兩個月前的「台北街頭見聞錄」之一,事後他們是否有將網站傳遞給其他的家人,更是無法預料。
總之,巧遇這兩位小朋友,只是項偶發事件。短短的簡單教學也只不過是單一的奇遇,在整個「改善視力」的用意上,可說是杯水車薪,更可能甚至是無濟於事!因此,在今年十一月再次回台時,滿心盼望能集中力量與精神,能夠把這簡單的方法傳講給些更多想學的國小一丶二年級的老師們,因為那樣的果效才會事半功倍!希望這些老師們可盡早跟我聯絡!